让红色精神在代码中焕发生机
2025年3月13日,长江职业学院数据信息学院在学术报告厅组织开展了以“让沂蒙精神在代码中重生”为主题的宣讲活动。
数据信息学院青鸽志愿宣讲团的李曙悦同学是本次的主讲人。活动一开始,李曙悦同学以一段生动的历史故事引入,详细阐释了沂蒙精神的深刻内涵,她提到沂蒙精神核心包含军民同心、无私奉献和开拓创新。沂蒙百姓在革命岁月里为部队运送物资、救助伤员,孟良崮战役中妇女用身体搭建火线桥的壮举,以及在艰难条件下探索新生产方式,这些事迹都让现场听众深刻感受到沂蒙精神的伟大力量。

在讲解过程中,李曙悦同学提问:“谁知道为什么叫火线桥呢 ?” 话音刚落,台下的同学们便迫不及待地高高举起手臂,李曙悦请一名同学解答道:“‘火线桥’这一名称的由来,与当时孟良崮战役的紧急背景密切相关。1947年5月,孟良崮战役打响,华东野战军需要迅速通过汶河奔赴战场。沂南县艾山乡妇救会会长李桂芳接到紧急任务,要求在5小时内架起一座桥。由于时间紧迫,且当地缺乏架桥材料和专业人员,李桂芳带领32名妇女,用自家门板和身体组成‘人桥’,帮助部队快速通过。” 详实的解答让同学们对这一英勇事迹有了更透彻的认识。

随后,李曙悦还鼓励当代大学生通过参与国防教育活动、投身志愿服务、积极参与科研项目等方式,传承和弘扬沂蒙精神。
在讲解 “精神密码如何破译” 这一环节时,她重点介绍了沂蒙精神与科技融合的创新实践,如利用区块链技术保护红色文物,借助VR技术重现孟良崮战役历史场景等。这时,李曙悦同学又问大家:“可以从哪方面加强学习,从哪方面积极奉献呢?”一名同学举手后起身回应:“大家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观看纪录片、参观革命纪念馆加强学习。在奉献方面,积极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像社区服务、环保行动、教育支持等,也能参加如扶贫、助学、医疗援助等公益活动,树立榜样,表彰和宣传奉献精神的典范。”问答环节中,同学们积极踊跃,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接着,李曙悦提出“我们的行动坐标系”概念,将专业能力与社会价值相结合,把坐标系从二维拓展到三维,强调创新思维在传承精神过程中的重要性,鼓励大学生在实践中不断突破,全方位成长。
最后,李曙悦向全体同学发出行动倡议,希望大家加强红色知识学习,传承红色基因;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弘扬奉献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勇于担当作为。
此次宣讲活动,不仅让同学们对沂蒙精神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还通过互动问答启发了大家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将沂蒙精神与自身发展相结合,为同学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弘扬奉献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勇于担当作为。
(文字:樊朝琦 图片:融媒体中心 初审:王欣欣 复审:艾永久)